/d/file/p/20190123/be27e058864c1ef42ff3b499e1d2088f.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河北经贸大学 —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6年6月,前身是河北经贸学院经贸英语系和河北财经学院外语系。截止2007年7月,学院已送走英语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共计1700多人。他们现分布在全省各地外事部门、外经贸企事业单位及教育战线,其中大部分人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目前外国语学院有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在校生 19个班,共计599多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管理实践中,外国语学院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资力量 外国语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全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 行政人员8人。行政人员中包括语言实验室、收视系统控制室、图书资料室各有管理人员1人,专职辅导员3人。在专任教师当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1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5人。另外, 学院常年聘任3---5名英美籍语言专家、学者任教。 外国语学院十分注重教学改革和科研。从1998级本科生开始,本院对英语专业实施“封闭式”教学改革.对这次改革的有关理论研究已获得河北省教委首批“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课题立项,并获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建院以来,全院正式出版专著、译著14 部,主编和参编教材和教辅资料20多部,并出版一套大型英汉对照世界名著译丛,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译文100多篇。 外国语学院注重教学硬件建设,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现有三个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一个英语互动学习电脑实验室,拥有强大的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内容极为丰富。学院还建有一套国外电视节目收视系统,可以直接收视英国BBC、日本NHK以及国家地理等电视节目。学校图书馆有2万多册外语书籍,订有英、美、日、俄等国报刊杂志 31种;我院图书资料室目前已有图书7000多册,专业期刊17种。 学风建设 外国语学院非常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系风学风建设。建院以来,学院在全系教职工和学生中开展了目前外国语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四项工程(支柱工程、形象工程、奠基工程、榜样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四项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个“团结友爱、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优良院风和“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已初步形成。2003年、2004、2005、2006年学院党总支连续四年被学校党委和省委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河北经贸大学 — 商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是在原经济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商学院基础上组建而成,是河北经贸大学本科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是最早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之一。 学院现设有贸易经济、电子商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08年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学院设有贸易经济、电子商务、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英语等8个教研室,产业经济、理论经济学、经济一体化3个研究所和“河北经贸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干部培训中心”。 开设专业 拥有一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国防经济学等七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产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产业经济学科是河北省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重点学科,也是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拥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570人。 师资设备 拥有3个现代化专业机房、两个语音室、1个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实验室以及多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5人,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其中博士10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45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该院多名教师拥有“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二十余名教师被省政府、市政府及大型企业聘为顾问,并且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备受学生的欢迎。 社会贡献 近年来该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承担国家、省部等各级各类研究项目53项;出版专著26部;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奖近30项。一批教师已成为国内、省内知名教授和专家。 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经济学专业为基础,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四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互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商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人才培养类型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经济学理论素质、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围绕这一定位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应对新世纪人才竞争的新形势。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