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3/9858f9073687b2347e4ba1231f92d7ea.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重庆理工大学 — 车辆工程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西南、服务兵工、服务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针,采取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机制长期与重庆的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在车辆传动系统试验与检测技术、汽车碰撞安全与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学院简介   奋进中的车辆工程学院 [1] 始终坚持“立足西南、服务兵工、服务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针,采取开放的思路和创新的机制长期与重庆的大型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在车辆传动系统试验与检测技术、汽车碰撞安全与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车辆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2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拥有重庆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首批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院设有车辆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业设计系、汽车服务工程系以及车辆专业实验室等教学机构;建设有“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车辆模拟与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工程学科一直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车辆工程学院设有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汽车服务工程、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等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车辆工程、地面武器机动工程等硕士点。   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国防预研基金、重庆市攻关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共110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0篇,获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教材10本。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中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2012年8月成立了中德(重庆)汽车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引进与应用德国先进的实验与实训理念和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智能汽车竞赛,汽车节能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等竞赛,成绩优异;学生在申报专利中也取得突破。我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好,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工作。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历史变革   1994年重庆工业管理学院与西南兵工局共同成立了“西南兵工车辆技术教育基金会”,并成立重工车辆工程学院;   1995年与香港星照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星照汽车学院、攻关汽车修理厂等车辆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1996年重庆市政府将重工车辆工程学院确定为建立西部汽车城所依托的“三院两所”之一;   1998年车辆工程学科被评为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重点学科;   1999年车辆工程学科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2000年重庆工学院建成汽车零部件及其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快速原型及模具寿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2002年车辆工程学科被评为重庆市“十五”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   2003年建立汽车摩托车试验及培训中心;   2004年建立重庆市车辆模拟与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动力系统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重庆市首批授牌的十个重点建设的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4年车辆工程学科被评为学校品牌学科;   2004年5月12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视察重庆工学院,市政府决定依托重庆工学院,以原车辆工程学院为核心组建对重庆汽车学院;   2004年12月12日重庆汽车学院成立;   2005年市教委批准车辆工程学科设立“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005年车辆工程专业被评为学校“品牌专业”;   2007年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重庆市首批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   2007年 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被评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   2008年 车辆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机构设置   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汽车服务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车辆专业实验室

重庆理工大学 — 管理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始建于1986年,目前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工商管理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下开设有7个本科专业,同时还承担学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工作任务。管理学院是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定点的工商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学院设有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工业品营销研究中心、低碳能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简介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始建于1986年,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工商管理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下开设有7个本科专业,同时还承担学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工作任务。管理学院是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定点的工商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学院设有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工业品营销研究中心、低碳能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院目前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大量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较高,取得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国内外重要期刊及核心期刊3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务院各部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   学院现设有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广告学、行政管理共7个本科专业。学院以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严格管理为保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高级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150余人,60个本科教学班;有在校硕士研究生66人。每年有不少优秀学生获得国家级甲等奖学金和乙等奖学金。多年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用人单位的欢迎,部分优秀毕业生已进入企业高管阶层,有的在事业发展上已取得较大成功,如学院05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刘琦开同学的优秀事迹就曾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来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管理学院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秀的学生群体。有学校第一个"全国先进班集体"、第一个"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有重庆高校唯一连续三次进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的决赛队伍;学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大量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学院学生曾出任多届校学生会主席。   机构设置   管理学院机构设置包括: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市场营销系,旅游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系,行政管理系,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工业品营销中心,低碳能源研究中心   专业简介   物流管理、广告学、行政管理、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 [4]   基地建设   企业组织与战略规划   本方向的主要工作、特色及可能取得的突破:主要工作本方向从事企业组织与战略规划、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风险管理、项目经济评价等领域的研究。本方向研究人员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所有者职能的中国兵工企业经济运行监控与管理模式研究”、“建立我国微型企业综合扶持体系研究”等国家级研究项目3项、重庆市软科学项目“培育完善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系统研究”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获得的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约120万元;在《中国管理科学》、《改革》等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5部,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等各类政府奖10项。   特色:本方向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综合研究各类工商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规划与机制设计,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密切结合,注重为地方经济和军工行业、企业发展服务。   可能取得的突破:本方向在军工企业所有者监管模式、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评价、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等领域里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较高的成果,后续的研究预期将在IT治理机制、企业创新战略、企业联盟机制等领域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加强大型国企运行的监管、企业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对机会主义和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影响企业绩效关键因素的中介效应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旅游生态与景区规划   本方向的主要工作、特色及可能取得的突破:主要工作本方向从事旅游生态规划、景区共生开发、旅游安全检测、旅游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在区域旅游策划与规划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本方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近300万元;在《旅游学刊》、《生态经济》等旅游管理学科的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完成了大量科研项目,所完成的30余项区域旅游策划与规划被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采纳实施,在重庆地区旅游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色:本方向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和思想,整体融入旅游生态、景区共生及景区规划的研究之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和景区共生新模式。   可能取得的突破:本方向在生态旅游、景区规划、旅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已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十二五”期间,将以长江三峡景区开发体系和旅游安全的信息管理体系研究为重点,在构建旅游生态系统新模式、泛旅游安全监测网络、旅游景区共生开发管理方式及多景区开发合作的激励机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预期将取得重要突破。   精益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管理   本方向的主要工作、特色及可能取得的突破:本方向主要围绕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协同机制、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等问题开展研究。通过长期的研究和积累,在汽车精益物流、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的汽车物流规划、设计、评价和改进等方面及汽车物流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和操作提供指导;在重庆市生猪绿色供应链、废弃物物流、城市环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以及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等36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获得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研奖励2项;在《管理世界》、《中国管理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6篇;出版《现代物流模式设计及运作实证研究》等专著和教材6部,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   特色:以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物流与供应链上整体消耗、资源环保、绿色化为目标,以汽车精益物流和绿色供应链为主要研究领域,针对重庆汽车摩托车重要支柱产业、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以及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区域特征和产业结构,注重对汽车精益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管理体系重塑的研究和对重庆绿色供应链物流运行机制及模式构建的研究。   可能取得的突破:本方向在汽车精益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等领域已取得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后续将在汽车精益物流系统化分层设计、构建绿色供应链新技术与新方法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低碳经济与企业发展   本方向的主要工作、特色及可能取得的突破:主要工作本方向根据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等学科特征,运用博弈分析、机制设计、Swarm仿真等前沿理论和先进方法,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在排污权交易、可再生能源发展、企业新能源应用与推广的机制设计等领域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260余万元;在《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组建了低碳与新能源研究中心。   特色:基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与企业应对策略研究有机结合,着重于企业排污权交易和新能源推广应用的机制设计研究、政府相关政策效应和企业低碳战略效果的仿真研究,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特征十分显著。   可能取得的突破:本方向在企业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利用与推广的模式和激励机制设计等领域里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预期本方向在这些领域中的持续研究,将在企业排污权交易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制度评价、机制与政策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其研究成果对于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战略的制订、政府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制订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报考常识

更多

教务公告

更多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