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ile/p/20190122/a0610d58e72c6695bb97b417141cdd8c.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958年10月29日,新中国第一个航空无线电系在北航率先建立,国内第一个航空电子类专业在北航诞生。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8月获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联合获交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10月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3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历经50多年,尤其是建院10年来,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学院几届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员工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抓住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契机。学院的综合实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学院拥有5个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三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两个国防重点学科,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9个本科专业,2个工程硕士领域,14个工学博士和硕士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群。下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1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现有学生2500余人,研究生与本科生比达到1:1。   学院现有教授41名,副教授49人,讲师61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领域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卓越百人4人;另有自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蓝天创新团队1个。   学院以学生培养为第一要务,选拔优秀生组成创新实验班试验班,实行一制三化的教学模式。学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研究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32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2个,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重点、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北京市精品教材多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投资2690万元建立了本研一体的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课程56门,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开放,是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近年来本科生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信息安全大赛等国家级科技竞赛一等奖20项 ;北京市科技竞赛一等奖51项 ;北航冯如杯一等奖17项;并永久保留了冯如杯;挑战杯特等奖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二十余项。学院对优秀学生实行本硕、本硕博连读,本科毕业生一次上研率超过60%,就业率99%以上。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航空航天信息领域高新科学技术创新研究的需要,参与筹建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有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一个总装军用实验室、一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分室,为总参陆航部电磁兼容技术支撑单位,成立了卫星导航重大项目办公室和卫星导航应用研究所、测控通信技术研究所,有效支撑了学院学科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学院在空天通信、无人飞行器遥控遥测测控与通信、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无线多媒体通信、二代卫星导航芯片组、卫星导航、现代空中交通管理、信息对抗、信息安全、飞行器电子综合、卫星综合电子测试、空天信息感知与处理、机载/星载合成孔径成像、微波光子学、全光信息处理与获取、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隐身及反隐身、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情感信号处理等方面实力雄厚,上述研究方向属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杰出青年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重大预研和国防重大重点型号等项目百余项,近两年作为首席单位承担973项目两项,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一项;4年来科研经费到款总计超过6亿元。   近20年来,在航空航天信息尖端技术领域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民用航空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等省部级二等奖以上30余项 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高水平论文近二百篇。近三年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60余项,其中66项已成功转化应用。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步伐,国际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新途径。学院与英国爱丁堡、诺丁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大学实行了联合办学,在欧盟Asia-Link项目资助下,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开展了教学与科研合作,建立了北航—瑞典皇家工学院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先后与美、英、法、德、加、澳、俄、及香港和台湾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在科研、教师互访、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与欧空局、霍尼韦尔等著名科研机构和著名跨国公司进行科技合作,创建了联合研究基地。每年邀请数十位国际著名学者来学院进行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承办了ISAPE2006、ISAPE2008、 APEMC2010、ChinaCom2010、2012国际电子工程教育论坛等国际学术大会。   学院是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联合批准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试点单位,与大唐电信联合培养高水平博士生,与中航集团、航天科工及科技集团所属单位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家空管委创建了高级空管人才培训基地。是航空学会航电与空管分会、电子学会DSP专家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累计培养学生过万,其中本科生8000余名,硕士生 2062人,博士生 462人,留学生100余人。为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院瞄准国家国防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方向,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强化空天信息特色学科方向,按照学科方向建立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汇聚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产生重大研究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计算机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8年建立计算机专业,1978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2年组建计算机学院,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是随着国家需求和大时代政策背景而发展的,是各级领导关心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凝结了北航几代计算机人团结奋斗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经历了充满激情、艰苦奋斗的创业建设阶段,勇于开拓、协调发展的持续提高阶段,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的全面发展阶段和凝心聚力、勇攀高峰的全面提高阶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始终走在我国计算机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前列,199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计算机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三,2007年获首批计算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家单位之一),2011年软件工程成为国家一级学科,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全国高校排名均第4;2017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估结果为A、软件工程评估结果为A+。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获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16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人,教授52人,副教授56人,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为57.9%。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与国际著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知名学者为骨干、学术造诣深、团结协作并且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高精尖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基地,逐步形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智能技术、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两大优势学科群,以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未来网络与信息安全、可视计算与人机智能、新型体系结构与计算系统、大数据科学与认知计算、安全可靠系统工程、群体软件与智能系统、超大规模系统与软件理论等一批优势特色及前沿交叉研究方向。   自1978年建系以来,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奖92项,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逐年稳步上升,2013年北航计算机科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2018年9月ESI排名第90名。   建立专业以来培养各类毕业生共1336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796人,硕士4036人,博士598人,留学生博士38人,在职工程硕士1043人,大专班及高职班学生858人,夜大及专升本学生 998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精品课7门,省部级优秀教材8本,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2个,2006年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举办了WWW2008等国际学术会议,建立了世界万维网联盟W3C中国分部,共同创立了国际开放中间件联盟OW2,建立了中德联合软件研究所,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学院的学术传统、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及发展特色。学院一贯遵循“面向国家需求,瞄准学科前沿,汇聚优秀人才,争创国际知名”的发展战略,坚持“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和“团结和谐,拼搏创新”的文化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坚持精英教育、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针,形成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牢记“不进则亡,慢进则衰”的警示,薪火相承,为把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快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