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uexivip.cn/d/file/p/20231218/87f9c27976dc207d79bb526d3291ba1b.png

在职研究生

学院介绍

西南财经大学 — 法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是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历史,可上溯至1925年光华大学的法学教育。1946年在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基础上成立的成华大学按光华大学院系组织办学。20世纪40年代成立的正阳法商学院、相辉文法学院作为西南财经大学仅有的两所法科前身学校,为光华法学的发展积淀了深厚底蕴。涌现了诸如“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奠基人” 之一、著名的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的江庸教授、被誉为“中国宪政理论先驱”的萧公权教授、“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的张君劢教授、因翻译《社会法理学论略》而为中国法理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陆鼎揆教授、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望并被聘为瑞士国际法庭刑法顾问的夏勤院长等一大批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国近代培养了大批的法律人才,为中国近代法制建设的奠基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9月6日,遵照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指示,私立正阳法商学院与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合并成立私立重庆财经学院。学院设立法律、合作、经济、会统四个系,修业年限四年。同年,国家决定高等院校全部改为公办,并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首次高校院系调整工作。10月15日,私立重庆财经学院撤销建制,并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并于1953年随西南革大三处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1955-1957年间,学校曾经开设《国家与法权基础》、《民法与劳动法》等课程。60年代后,受文革等干扰,学校停止招生。   1977年10月20日,教育部宣布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4月,教育部决定恢复四川财经学院,停办12年的四川财经学院正式复校,进入发展的新阶段。重启法制建设,重拾法学学科是国家在新时期初期的重要工作内容,尚在恢复中的四川财经学院积极响应号召,迅速为在校学生开设了法律课程。1981年,学校各专业陆续开设《经济法概论》,成为全国首批开设该课程的院校之一。1983年9月,在学校基础部下设立了经济法教研室。1987年5月,在原学校基础部经济法教研室和人口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法学系,2001年10月,由原法学系与人口研究所合并组建法学院,2007年5月人口研究所并入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法学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法学院秉承“入主流,办特色”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校内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不断推动法学理论改革发展,产出促进法治中国和社会进步的学术理论成果和智库成果。目前拥有全国首家以信息工程学和统计学进行法治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法治量化与信息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内金融法方面唯一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法治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环境与资源法学”科研创新团队。法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2012年获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成为教育部“法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法学一级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经济法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经济法、民法、刑法、国际经济法、商法等多门四川省精品课程。法学学科整体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财经院校前列。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现有专兼职教师1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26人,副教授27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余人,国际留学生10余人。三十年来,学院坚持法学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累计培养毕业生近八千人,并为全国党政系统和企事业单位完成各类培训上万人。   学院积极推进“以科研促教学”、“研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科研精品工程,强化科研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截止目前,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宣部“马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The China Quarterly》、《Economic Inquiry》、《Law & Society Review》等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并在中国、德国、日本等中外知名出版社出版著作130余部。近年来学院100余项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司法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西南财经大学 — 工商管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是中国西部地区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强,办学规模最大的商学院之一,秉承“融汇中外管理智慧,积聚国际一流师资;立足本土实践,创新应用研究;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人才,构建全球商学教育的西部门户;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使命,致力于管理学教育、创新研究,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中国一流商学院。学院历史悠久,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实践可追溯至1952年国家第一次院系调整时设立的四川财经学院工厂管理专业。1997年学校合并工业经济系、贸易经济系以及国际经济系国际贸易专业组建成立工商管理学院。学院拥有中国最早的工业经济博士点(1987),中国西南最早的企业管理博士点(1993),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首批EMBA院校之一(2002),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首批MBA办学院校。拥有西南地区最早的教育部工商管理博士点一级学科授权(2003)。在2017年教育部一级学科排名中,我院工商管理学科进入A类学科行列。   学院拥有完整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工商管理学院开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设立有工商管理(双语实验班)、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双学位)两个实验班以及市场营销(金融服务与营销方向)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学院还拥有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产业经济学、消费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大数据管理九个硕士授权点及博士专授权点,下设四个系、八个研究所、一个研究中心和五个跨学科研究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曾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级工商管理优秀教学团队,是西部地区最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之一。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5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43人,讲师6人。其中毕业于沃顿商学院、剑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的教师有36名。目前,学院共有“千人计划”1名、 “万人计划”1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1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青”1名、“国家优青”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   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呈现持续发展势头。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87篇,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和转载数量保持稳定。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7项。服务社会成果显著,获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研究报告28项。学术交流频繁,科研合作广泛 ,成功主办、承办国际国内会议10余场,学术讲座150余场。   学院十分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政府高官、企业领导担任校外导师,为学生举办的多种课外报告和专题讲座,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各类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   学院的海外交流活跃,迄今已同北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90所著名商学院建立包括互免学费、互认学分的学生交换、合作学位项目、学者互访等多种合作交流关系,包括英国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美国特拉华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等,还同欧盟商会、迪斯尼、万豪等国际知名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多层次国际合作培养机制。2007年学院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由沃顿商学院前院长、美国特拉华大学前校长、美联储费城分行主席Patrick Harker在内的几十位国内外知名商学院院长和企业界领导组成,积极为学院战略发展建言献策。   2010年,工商管理学院成为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会员。2014年,通过欧洲质量发展体系EQUIS的首次认证,成为中国第十三家、中西部首家获得EQUIS认证的商学院;2015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被授予最高等级五年期认证资格,成为中西部首家、中国财经类大学首家获得此等级认证的商学院。2017年,工商管理学科群顺利通过EQUIS再认证。   您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荣光、您的关心是我们最强的动力。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热诚欢迎您!

西南财经大学 — 证券与期货学院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机构、产品不断扩张,2008年9月28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国内全日制高等教育唯一培养证券、期货人才的专业性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正式成立。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教授任学院首任名誉院长。   学院定位于以证券期货及衍生品为办学方向;以世界一流金融学科为建设目标;以中国资本市场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学院;培养高层次、精英化的证券期货及衍生品人才。学院的办学理念是:(1)品质素养----有道德理想,科学精神,职业操守;(2)知识结构----良好的数理基础,熟练的数据处理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功底;(3)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思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学院建设了一支内外联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40人,其中专职教师20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有海外背景的教师10人;教授(含兼职教授)21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师队伍中,有专注于证券市场理论研究的专家,有长期从事证券与期货行业管理的知名人士,还有证券与期货业界的著名专家,以及海外知名大学的金融学家。学院下设一系三所三中心:即证券与期货系;宏观经济与市场趋势研究所、行业与资产配置研究所、衍生品与资产定价研究所;资本市场模拟交易与测试中心、资本市场政策模拟与评价实验中心、“一带一路”小币种货币交易模拟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常年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多人,其中,本科生近400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00多人。成立以来,学院为我国金融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多年位居学校第一,每年有近30%的本科毕业生前往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得到广泛的认可。   学院始终聚焦资本市场,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重点需求开展证券、期货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成立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10多项,在国际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举办了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国股市阵痛、希望与转折研讨会”、“新思维、新动能与资本市场新机遇——碰撞、聚焦与共识”研讨会等。   学院开门办学,大力开展各类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国内金融管理部门、数十家知名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屠光绍、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欧阳泽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胡继之、中国银河金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梅等知名的业内专家为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展开广泛的合作。学院与国外知名的金融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刘蕻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陈朝晖副教授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学院还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英国雷丁大学亨利商学院、阿伯丁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台湾辅仁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

西南财经大学 —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建设计划》组建,2000年9月被正式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名誉主任为曾康霖教授、刘锡良教授,现任主任为王擎教授,党总支书记为李大勇,副主任为董青马副教授、王鹏教授。   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国家级金融研究基地,中心依托国内一流的金融学科实力和建设水平,与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合作成立“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与柏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德国分中心;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合作成立“国际政治与金融安全智库”,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成立“银行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聘请美国波士顿大学苗建军教授组建“宏观金融研究中心”,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风险与统计研究中心展开合作研究。通过广泛的学术合作,组建起一支一流的金融研究队伍,共同致力于推动金融学科发展以及对中国金融现实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   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流科学研究基地、专门人才库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金融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库、知名智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中心以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转型金融理论、金融学说等为研究特色,2000年成立以来,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成果,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0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0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二等奖以上17项。中心在重大决策咨询中发挥了相当作用,近年来,向中共中央办公厅提交3份报告,2篇研究报告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成果要报》录用,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发表6篇文章,在新华社《内部参考》、《附页》上均发表了文章,每月向教育部报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已获得批示12篇,《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14-2018)每年发布并取得较好效果;此外,中心与西藏自治区发改委、成都市金融办、南充市政府等政府部门签订了协议,承担成都金融十三五规划,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   中心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了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以及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际部门联合培养的突出特点,为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快速报名